首页 > 最新动态 > 江苏为药企搭建直通式“带货平台”
最新动态
江苏为药企搭建直通式“带货平台”
2025-04-0611

日前,江苏省医保局会同省工信厅、省卫健委、省药监局等部门联合召开“国谈药”使用三方沟通座谈会,为医保、医疗和医药三方搭建平台,促进创新药供需双方对接,推进“国谈药”加快临床应用,让老百姓用上更多、更新、更好的“国谈药”。

据统计,江苏“国谈药”销售额已从2020年的近40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46亿元;惠及患者从2020年的360多万人次增加到2024年的2300多万人次。政府搭台,推动“国谈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提速贯通,为医药创新撑腰,为临床上新鼓劲,抢占生物医药产业新质生产力创新高地。

本土药企“多点开花”

据统计,作为生物医药产业大省,江苏相关产业产值规模达到5000亿元、居全国第一。一直以来,江苏省医药企业都以服务公众健康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研发与创新,并在不断加大规划、立项和投入力度,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高水平医院建设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江苏省医保局副局长陈亮介绍,医保、工信、卫健、药监等部门凝聚合力,全链条支持医药企业和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一组数据就是证明:今年共有38种“全球新”药品新增纳入目录,其中江苏有12种,且均为本土企业,反映出我省医药创新水平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此外,江苏医药经营主体活力在加速迸发,产业区域布局也更加均衡。

部门鼓劲“临床上新”

据悉,江苏医保部门已连续5年对医药企业进行政策辅导。5年来,共计有176个“江苏制造”创新药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占比超1/3,位居全国第一,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成果得到及时转化。一系列医保政策的出台,也解除了医疗机构配备使用“国谈药”的后顾之忧,比如健全谈判药“双通道”用药保障机制,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满足谈判药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的合理需求。

当前,生物医药已成为江苏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之一。江苏生物医药集群规模效益全国领先,2024年全省生物医药集群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均位居全国第一。今年1—2月集群开票销售同比增长1.1%,实现“开门红”。

“2024年江苏获批创新药13个,居全国第一。”省工信厅二级巡视员罗志勤介绍,省工信厅以“免申即享”方式对由江苏注册申请人获得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和三类创新医疗器械给予奖励,2024年安排1.66亿元奖励26个创新药械,其中对8个创新药每个奖励1000万元。江苏还对省内临床试验机构为创新药械提供研发服务给予服务金额5%的奖补,2024年奖励23家医疗机构。

省卫健委二级巡视员姜仑表示,江苏正建立院内药品配备与医保药品目录调整联动机制,自新版医保药品目录公布后,按照临床用药需求,1个月内统筹召开药事会,做到“应配尽配”。对暂时无法纳入本医疗机构供应目录,但临床确有需求的药品,应纳入临时采购范围,建立绿色通道,简化程序、缩短周期、及时采购。对暂时无法配备的药品,通过处方流转机制,引导患者至“国谈药”双通道定点药店购买使用。

省药监局副局长姜伟介绍,江苏在全国首批开展优化药品补充申请改革试点,相关审评审批时限由200日缩减至60日,支持企业扩产增效。

此外,江苏还推出一系列推动“国谈药”进院使用的医保配套支持政策,比如在医保总额预算方面,继续实施“国谈药”前3年预算单列政策——即前3年不纳入当年医院医保总额预算,第4年按前3年最高一年使用情况纳入总额预算测算基数,在制度上为医院松绑,让医院使用国谈创新药没有后顾之忧。

群众用药“更快更好”

“国谈药”的落地,大大降低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江佳毅介绍,没进医保前,使用该公司研发的两种新药每年治疗费高达40万元,纳入医保目录后,患者个人自付部分只需几万元。

江苏省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定点医疗机构都在自觉承担“国谈药”配备和合理使用的主体责任。从配备品种上看,截至去年底,399个谈判药品中有397个在江苏销售使用。90%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均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施后1个月内召开专题药事会,并动态调整医院基本用药目录;近5年来,江苏医疗机构销售“国谈药”金额占总销售额的比例稳定在80%左右,2024年更是达到84%,在全国位居第一方阵。




来源:新华日报、央广网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包括),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您对文章、图片、视频有权利要求,可留言或通过邮箱、电话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信息宣传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回复。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