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东县东健药业氤氲着药香的现代厂房,时间仿佛被浓缩熬制。巨大的蒸球在压力下发出沉稳的嗡鸣,升腾的蒸汽裹挟着胶原蛋白的醇厚气息——这是东健药业在古法熬胶精髓之上奏响的现代工业协奏曲。
从60多年前衡东县药材公司制药厂的小作坊起步,到如今中南地区胶类中药的领军者,中国医药物资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精特新之路。
东健药业的“血脉”,可溯源至1956年成立的衡东县药材公司制药厂。1969年,当阿胶的醇香中开始融入龟甲胶与鹿角胶的气息,“三胶”生产的深厚根基便已悄然铸就。1988年,阿胶车间独立为衡东阿胶厂,如同种子破土而出。1992年的技术转型,使其跃升为衡阳声名赫赫的“三胶”制药厂,并改名为衡阳中药二厂,后来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衡阳元亨制药有限公司。然而市场风浪无情,当元亨公司资产面临拍卖的十字路口,身为股东的王林毅然出手创建东健药业,只为守护那缕自衡东先民手中传递而来的古法胶香。
▲东健药业产品检测流水线
2001年,改制后的湖南东健药业有限公司,设备陈旧、产能低下。王林以破釜沉舟的决心,将全部心力聚焦于阿胶、龟甲胶、鹿角胶这三大瑰宝,依托其深耕行业积累的原料优势,一场围绕专精特新核心的蜕变就此拉开序幕。
专精特新的灵魂在于专注与深耕。东健药业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改革用人机制,组建起一支深谙古法精髓又勇于创新的核心团队。在市工信局指导下,衡阳市、衡东县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敏锐地捕捉到这家老厂转型中蕴含的专精特新基因,为其量身定制了成长方案。
GMP认证的基石:2004年首次获得GMP认证,是东健药业迈向现代化制药企业的关键一跃。市县两级平台组织专家团队提供“预检”服务,针对设备验证、文件体系、洁净厂房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精准辅导,如同为东健铺设一条通往合规与质量的坚实跑道。随后2009年、2014年、2019年的顺利再认证,每一步都浸润着平台持续护航的汗水。
▲东健药业产品包装车间
创新引擎的点燃:精特新的生命力在于核心技术,市县平台积极牵线搭桥,促成东健与湖南中医药大学共建博士后工作站,打通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快车道”。当东健药业革新工艺引入蒸球加压提取设备,实现120℃高压提取并提升胶原蛋白出胶率15%时,平台及时协助对接湖南省胶剂类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资源,推动78项严苛质控标准的制定,并促成与山东农科院在DNA分子鉴定技术上的合作,将原料真伪的把控提升至分子层面。9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的背后,是创新资源在东健沃土上的高效汇聚。
品牌高地的托举:“南东健、北东阿”的市场美誉绝非凭空而来。市县平台将东健纳入重点品牌培育库,从参与省级“三品”标杆企业申报策略指导,到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荣誉的争取,平台在政策解读、材料组织、专家评审各环节提供全链条服务。2023年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2024年湖南省消费品工业“三品”标杆企业、2025年湖南省专家工作站等沉甸甸的牌匾,正是政企同心、精准培育结出的硕果。
十年磨一剑,东健药业以专精特新为轴心,构建一条牢不可破的胶类全产业链。在新疆、湖北的自建养驴、养龟基地,从源头锁定优质原料;现代化生产线承载古法匠心,年产值屡创新高;拳头产品龟甲胶更以73.20%的惊人市场占有率,成为细分领域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2024年销售收入3.1亿元、纳税1300多万元的成绩单,是专注深耕最有力的注脚。
▲东健药业董事长王林(右一)查看原料
王林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东健药业未来的蓝图更加壮阔:5亿元销售额与3000万元纳税目标引领下,“四大核心战略”已然启动;在全国药材主产区布局原料基地,筑牢根基;投资2.5亿元打造“东健生态康养工业旅游基地”,将工业血脉与文旅基因创新融合,勾勒出“生态康旅”综合体的雏形。与此同时,财务体系规范化、ERP系统上线、子公司矩阵成形,一切都在为资本市场征程蓄势。
东健药业的专精特新之路,是衡州大地上一曲传承与创新的交响。衡阳市、衡东县两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如同精准的园丁,在政策土壤的改良、创新雨露的滴灌、品牌阳光的照耀下,让这株根植于传统的老树,绽放出属于时代的新枝。当古老的胶香乘着科技与政策的东风飘向更远方,东健药业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诗,更是衡阳制造向专精特新高地进军的嘹亮号角。
来源:掌上衡阳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包括),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您对文章、图片、视频有权利要求,可留言或通过邮箱、电话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信息宣传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回复。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