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我们终于要和闷热的三伏天
正式告别了
但别高兴得太早
出伏后的养生门道可不少
尤其是饮食上的那些坑
可得提前避开
出伏后,很多人还改不了夏天贪凉的习惯,冰饮、刺身、凉菜依旧不离手。可你知道吗?经过一整个夏天的“湿困”,我们的脾胃变得较为虚弱。这时候再受寒凉食物刺激,就很容易引发腹泻、胃痛,简直是在给肠胃“雪上加霜”。而且,秋季燥气渐起,要是还一味祛湿,又会加重身体的干燥。所以,出伏后养生得讲究“祛湿不伤阴,润燥不助湿”,找到那个平衡才行。
此时,可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比如银耳、百合、冬瓜、萝卜、藕、海带、蘑菇、木耳、芹菜、蜂蜜等。这些食物除了滋阴润燥,还有稳定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出伏后易“秋乏”,为了缓解“秋乏”,需要睡得早一点,早睡早起,较夏季增加1个小时左右的睡眠,或者通过午睡的形式增加睡眠。
虽然我们常说“春捂秋冻”,但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早晚最好要加一件长袖的薄衣服,特别是老年人。这样可以让温差对身体刺激小一点,心血管疾病风险也小一点。
早晚穿衣也有技巧,一定护好脖子、后背、脚部,这些都是血管较丰富的地方,特别是颈部,秋凉刺激会促使血管收缩,有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运动上,可别再“猛练”了。秋季“宜收不宜散”,过度出汗会耗伤肺气和津液。中医讲究“血汗同源”,出汗太多就会导致津亏,加重秋燥带来的口干、乏力、皮肤干等问题。所以,出伏后运动得悠着点,运动中要注意及时补水。适宜选择温和些的项目,比如散步、慢跑、瑜伽,既能活动身体,又不会让身体过度消耗。
来源:湖北药监、健康中国、CCTV生活圈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包括),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您对文章、图片、视频有权利要求,可留言或通过邮箱、电话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信息宣传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回复。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