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一场),介绍“十四五”时期重庆医疗保障发展成效。会上,重庆市医保局副局长吴良和就药品在医院和药店有价格差的问题进行了回答。
吴良和说,近年来,重庆市全面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即医保部门将大量医院的药品耗材需求“打包”成超级订单,通过量价挂钩,挤掉价格的虚高水分,让患者用上质优价宜的好药。目前,重庆市集采药品已达到1228个,耗材达66种,较“十四五”初期的279个集采药品、7种集采耗材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并联合15个省开展带量采购。全市医疗机构集采药品使用数量比例超过50%,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295.51亿元,比如,乙肝抗病毒药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集采前患者每年需要花费4000—5000元左右,集采后每年费用降到100—200元左右,群众的用药负担明显降低。
同时,重庆还开展了集采药品进村卫生室、进民营医院、进零售药店工作,在全市1661家零售药店、1532家村卫生室、180家民营医疗机构都能购买到集采药品。
“药店药品的价格比医疗机构贵,正是集采这些年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重庆市医保局局长邓莉补充说,零售药店执行的是市场自主定价,下一步将在协议管理中加大对零售药店的价格管理,也欢迎老百姓对恶意高价的零售药店进行监督。
来源:重庆市人民政府、新重庆-重庆日报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包括),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您对文章、图片、视频有权利要求,可留言或通过邮箱、电话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信息宣传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回复。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