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医学和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融合阶段,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日前,上海正式发布《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围绕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深度融合,从创新策源、支撑平台、应用场景、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8条举措。
上海丰富的医疗资源,为人工智能医学的前沿技术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方案》提出,要在人工智能与临床医疗、中医药、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医保监管、药械研发等深度融合方面,打造全领域应用场景。
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对该方案的解读,上海推进医学人工智能发展工作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提出工作目标、梳理重点任务、细化支撑保障。
一是明确医学人工智能发展重点场景。通过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着力围绕临床医疗、医疗管理、公共卫生、医保监管、药械研发、中医药六大领域,努力打造全领域全链条的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场景。
二是细化医学人工智能发展支撑路径。着重通过加强大模型、算力、关键技术等方面的攻关,为发展医学人工智能提供技术储备。通过支撑平台建设,加强对医疗数据、算力等资源的统筹共享,更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三是优化医学人工智能发展保障政策。着重通过产业集聚和市场主体培育,强化医学人工智能领域技术支撑,打造医学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引领高地。着重通过强化安全监管、资金保障、人才引育等方面,为医学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构建良好生态。
当前,从产业链结构、空间位置和金融扶持等层面看,上海生物医药产业已具备成熟的环境,并积极与长三角地区各环节联动,构建起成熟的产业环境。
专家表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和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重点发展的三大先导产业。作为人工智能与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结合点,医学人工智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来源:综合自上海市人民政府、金台资讯、中国证券网
版权声明
本公众号原创及转载文章、图片、视频等(包括),版权归原作/译者所有,如您对文章、图片、视频有权利要求,可留言或通过邮箱、电话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信息宣传部联系,我们将及时回复。原创文章除特别声明外,欢迎非商业转载,敬请注明出处。